从思普垦殖场起飞的“滇红”之路
在20世纪50、60年代的中国,茶叶产业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期。中国茶叶公司及云南省内的技术力量,特别是在滇南、滇西南的地区,致力于推广“滇红”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,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。这一努力的结果是“滇红”品质显著提升,优质茶产品的生产逐渐成为可能。
1950年,思普茶试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大队改造为“思普垦殖场”,并成功试制出2.5吨工夫红茶,其卓越品质得到了上海商品检验局的高度评价,认为其品质超越了当时的祁红,甚至可与伦敦市场顶级红茶相媲美。
1951年,云南省农林厅接手并正式成立了“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”,即现在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。工夫红茶的推广和工艺改进成为了试验场的重要研究方向。随后,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联合省茶科所、勐海茶厂和凤庆茶厂的技术人员,开始在全国农村大规模推广红茶初制技术,大幅提升了红茶产量,并出口至苏联和东欧国家。
1957年和1958年,凤庆茶厂的“滇红”工夫一级和特级工夫茶分别在国家举办的评比中崭露头角,1959年起,凤庆茶厂的特级工夫茶被定为外事礼茶,成为国家官方的代表作。这标志着“滇红”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确立。
进入20世纪80年代,从思普垦殖场走出的“滇红”名优工夫茶产品迅速发展,省茶科所、凤庆茶厂、勐海茶厂和大渡岗茶场等单位生产的茶叶广受欢迎,进一步提升了“滇红”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,成为茶叶产业的瑰宝。
多重随机标签